年底改善?
“其實從供應鏈來看,芯片短缺的問題確實是有開始緩解的趨勢,因為囤貨因素開始釋放,產品投向市場”,創道投資谘詢合夥人步日欣表示,現在大部分芯片不存在缺貨的因素,預計很快就能恢複,比如手機芯片,28nm以內、12英寸的產線。
不過,步日欣也指出,不排除一些特殊品類,比如汽車芯片,可能恢複還要一段時間。因為汽車芯片的產能在轉移後,要恢複到原有產線,需要比較長的周期。
在步日欣看來,如果刨除掉一些供應鏈和囤貨的因素,應該到今年年底,車用芯片短缺的問題也會緩解了。事實上,像台積電等企業已經表態,要幹預市場,因為短缺也給芯片製造商造成了一些影響。
眼下,不隻是美國政府在“威逼利誘”,全球各國都對“芯事”格外上心。就在7月19日,歐盟委員會啟動了兩個新的行業聯盟——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聯盟,以及歐洲工業雲/邊緣計算聯盟。
歐盟的目標是,到2030年將其全球芯片市場份額翻一番。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數據,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在IDM、無晶圓和IC總銷售額的區域市場占有率上,來自美國的公司占據了全球市場總量的55%,排名第一,而歐洲僅占6%。
除了政府在加大投入,芯片廠商們也開足了馬力,接二連三擴充產能。以三星為例,最新消息顯示,根據三星電子提交給美國得克薩斯州官員的文件顯示,該公司已經申請了該州稅收減免,可能是其計劃中的170億美元美國芯片工廠。
而根據台積電的規劃,該公司預計在接下來三年投入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。去年,台積電宣布,計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5納米芯片工廠,目前該廠動工,預計設備將在2022年下半年進廠。
作為晶圓代工巨頭,格芯日前在否認與英特爾“聯姻”的消息後,同時宣布了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擴產的計劃,將斥資10億美元於紐約州馬爾他鎮(Malta)總部附近建第二座晶圓廠,預估馬爾他每年晶片產能擴充15萬片,比之前提高一倍。
對於當下半導體芯片廠商熱火朝天的擴產計劃,步日欣也提到了一點,如果擴產,可能未來會有一些壓力,比如會麵臨庫存過剩等情況,其實現在已經有一些晶圓廠在反思,下遊需求到底有沒有實際上的大幅增長?
文章來源:北京商報記者 湯藝甜,由大香蕉大香蕉啪啪啪編輯。
谘詢熱線
17505120369